指南山下,夢想起飛。
各位先進大家好:
「指南新政」是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發行的公共政策雙週刊電子刊物(隔週週三出刊)。
身處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的時代,臺灣面對未來的諸多挑戰,主要在回應與前瞻來自國際情勢的瞬息萬變、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以及臺灣在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等各方面的諸多發展與永續課題。也因為如此,政府必須以新的思維和新的做法,來處理與過去不一樣的嶄新議題,進而滿足民眾對政府的殷殷期待。
「指南」有辨別方向依據之意涵,而「新政」則意指進行革新之運動。因此,「指南新政」冀望能夠提供一個理性、客觀且專業的政策論述平台。
政策需要對話,對話需要平台,「指南新政」期許成為臺灣社會一個重要且具影響力的正義之聲!
第2期 20200812
口述作者廖元豪.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文字整理趙䓵睿.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
自2019 年底開始,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逐漸擴散,最終蔓延至全世界形成大流行,引起各國的關注與恐慌,各國為了對抗疫情,莫不祭出防疫手段因應。我國政府也推出細胞簡訊、使用健保卡購買口罩等多項政策回應。上述政策的推行減低疫情衝擊,但引發政府是否侵害人權的疑慮,防疫與隱私保護的拿捏成為重要的課題。
頒布緊急命令的辯論國內疫情攀向高峰之際,朝野立委與社會各界對於政府是否需頒布「緊急命令」產生辯論。贊同者認為緊急命令能讓中央的防疫具備法源依據;反對者則擔憂政府的擴權問題。
口述作者.王俊元.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教授兼通識中心主任文字整理.蔡秉霖.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
口述作者王俊元.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教授兼通識中心主任
文字整理蔡秉霖.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
若談到危機管理,就必須理解危機其實是一個不確定性與威脅性高的事件。如果以疾病作為比喻,就能看出危機往往具有潛伏期、爆發期、後遺症期與解決期。當然實際危機發生時期發展可能會是沒有規律、反覆的,而這也與我們真正生病時的樣子很像,爆發並不是毫無緣故的,往往是因為感染的病菌已經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當然如果這時間能有妥善的處理─危機在成形之前已受到完善的應對─往往不會歷經爆發期便能得到恢復或痊癒。
既然談到危機,有效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危機管理可以分做許多不同的視角與階段,例如三階段的:事前、事中與事後等階段,也可能將其切分成減災、整備、應變與復原等四階段,或者最後再加上學習與評估等不同階段。不同的專家學者與不同的議題與目的,在檢視危機管理的時候看的角度都會不太一樣,而這樣的管理也涉及許多的議題,不管是計畫、組織、預算與控制,都是管理的措施。然而政府的危機管理卻與民間機構有著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差異之處其實便在其「公共性」上,其涉及了廣泛的官僚體系以及人民,這點也呈現在其往往需要追究責任以對人民負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