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訊】
社科院於 12月15日在嶄新的國際會議廳舉辦「政大社科院 30 週年院慶─社會正義與永續發展研討會」,聚焦於「發展正義」、「平等包容」和「永續創新」等重要公共價值與社會議題,邀請社科院歷任院長擔任主持人,由橫跨10個系所共12位老師進行引言,診斷社會問題,提出專業政策建議,展現本院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懷與充沛的研究能量;並邀集內政部、財政部、原民會、保訓會、環境部、北市府等機關相關政策政務官員與談,其中包含多位社科院所屬系所畢業校友,呈現社科院以學術致用於國家,促進良善治理的使命。
「發展正義」場次由前院長及現任社科院不動產研究中心主任楊松齡教授主持。發表人地政系蔡育新教授強調人本交通之重要性,認為應透過交通工程、用路人教育以及立法與執法三個面向革新道路規劃,破除台灣「行人地獄」惡名,也建立長者友善與環境兼容的永續都市;政治系葉浩教授以轉型正義為主軸,分享不同國家經驗帶領與會者思考轉型正義本質,認為須兼顧理想與思想,臺灣才能真正落實轉型正義。財政系陳國樑教授透過資料分析呈現臺灣財政的結構性問題,強調特別預算浮濫所帶來財政不永續的弊病,建議在現行法規下建立彈性機制,以減少政府透過特別預算任意舉債。經濟系李文傑教授剖析臺灣資源配置的效率與公平性,認為政府不應忽略公平,並應透過政策提高綠色產出、減少能源消耗與碳排放。內政部花敬群政務次長回應時特別語重心長,強調民主雖可貴,但是執行確實很難,期勉大家持續努力;財政部李慶華政務次長則說明政府對於特別預算使用時機的慎重,也感謝發表人的提醒。
「平等包容」場次由前院長公行系江明修教授主持。發表人民族系官大偉教授透過國土、空間、規劃三個面向,帶領與會者理解國土規劃與原住民族間的關係,他主張未來原住民政策與國土規劃應相互配合,政府與原住民建立夥伴關係、互利互惠;社工所王增勇教授關注於原住民長照政策,認為當前「原住民族地區長期照顧整合型服務」政策,直接複製漢人模式,未能考量原鄉特色,導致補助資源無法充分利用甚為可惜。社會系鄭力軒教授著眼世代間差異以及背後隱藏的社會資本與經濟機會議題,他指出人口結構及社群媒體導致年輕世代社會資本逐漸減少,加深世代間不均的衝擊程度;勞工所劉梅君教授透過「一半年輕人不用繳稅」、「餐飲旅宿業缺工問題」及「所得差距擴大」等現象,凸顯當前社會平等與包容問題,強調社會不平等是當前人類最大的危機。原民會夷將・拔路兒主委回應原民會業務推動時與其他部會協力的用心與難處;保訓會呂建德副主委則以宏觀角度論及國際思潮對於弱勢團體協助政策的取捨。
「永續創新」場次由前院長經濟系莊奕琦教授主持。發表人公行系杜文苓教授以永續民主觀點討論公民治理與社會參與議題,並以廢核主張為例,說明惟有落實社會溝通與公民參與,永續民主的理念才能落實在綠色能源等基礎設施的決策;國發所林義鈞教授以綠色區域主義為主軸,指出歐盟透過多國合作及多邊管理,重塑世界經貿的架構,他預期臺灣透過與歐盟的頻繁互動,未來也將受到綠色區域主義的影響;公行系蕭乃沂教授以數位治理觀點論述政府公共治理的創新與永續,他特別點出即使在數位治理的框架下,可行性評估與風險管理仍是公共治理必要的部分;財政系連賢明教授強調循證治理的重要與必要性,透過具有可靠資料及嚴謹統計得出的分析,才能提出科學而非經驗為底的政策建議。環境部施文真政務次長呼應臺灣同步世界永續思潮的努力,也補充政府目前的政策方向;台北市政府游適銘副秘書長則透過自身經驗,補充政府行政資料如何支持循證政策的落實。
楊院長最後代表社科院感謝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與官員聚集在此跨域對談。政大社科院不僅是為國家培育優秀的治理人才,老師們在不同專業領域致力學術研究,產出公共知識,今後政大社科院也會持續辦理更多產官學的跨域對話,促進社會各方的彼此理解,激盪出更多政策解方,讓「發展正義」、「平等包容」及「永續創新」等公共價值付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