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社科30 Refocusing Asia 美國林肯土地政策學會談亞洲財產稅

【社科院訊】
美國知名智庫林肯土地政策學會(Lincol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以及該學會在亞洲的合作單位;北京大學林肯研究院城市發展與土地政策研究中心(Peking University-Lincoln Institute Center for Urban Development and Land Policy)以及國際土地政策研究訓練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Land Policy Studies and Training)於12月11日聯袂拜訪社科院。來訪成員包括林肯土地學會理事主席Kathryn Lincoln、執行長George McCarthy以及資深研究員Roy Bahl、資深研究員Gary Cornia;北京大學林肯研究院主任劉志;以及國際土地政策中心主任許桂森、副主任林紀玫。除了介紹三個機構歷史沿革以及主要工作,也由林肯土地學會分享對於亞洲財產稅的觀察。

副校長陳樹衡致歡迎詞時,特別提到林肯土地學會與經濟學家的密切合作。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William Vickery以及Elinor Ostrom 兩位教授都曾經為林肯土地學會撰文,甚至擔任該學會理事。社科院院長楊婉瑩也分享自身經驗,在美國求學擔任研究助理時,首篇文章就是有關土地改革。這也反映了土地政策與經濟學、政治學等社會學科的密切關連。

Kathryn Lincoln談到祖父約翰林肯(John Lincoln)受到美國政治經濟學家亨利喬治( Henry George)演說的感動,成功經營林肯電器(Lincoln Electric)後,成立林肯土地學會前身,致力推廣合理的土地課稅理念,以求兼顧經濟成長與分配公平。她的父親大衛林肯(David Lincoln)及自身延續林肯家族的傳統,持續推動合理的土地課稅以及政策。該學會並且在1968年與中華民國政府合作,在桃園成立國際土地政策中心。該學會之後於2007年再與北京大學合作,成立北京大學林肯研究院。她也特別提及,社科院副院長林子欽今年受邀擔任該學會理事,就是借重他對於亞洲地區的知識。George McCarthy進一步介紹林肯土地學會在北美、中南美、亞洲、歐洲以及非洲地區的研究現況,以及該學會與國際組織,例如聯合國(United Nations)還有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合作內容。劉志接著介紹北京大學林肯研究院如何推動中國房產稅改革,許桂森也說明,國際土地政策中心累積參訓已達130餘國、超過18,000名學員的傲人成績。

Gary Cornia接著簡述財產稅的精神,以及對於美國財產稅演變的觀察。他指出經濟學界普遍接受財產稅兼顧效率與公平,但是許多地方政府卻更依賴所得稅以及消費稅。這是因為推動財產稅改革的過程,往往受到政治力以及大地主的抵抗。他特別提到亞洲四小龍二戰後的快速經濟成長,其實都與當年成功的土地政策有關。Roy Bahl接著分享林肯土地學會於2021年出版的亞洲財產稅(Property Tax in Asia)專書,分析亞洲13個國家的實施經驗。他強調財產稅的成功與否,關鍵往往不是理論,而是在於如何執行,這必須透過跨國制度比較才能深入了解。他也提到,林肯土地學會目前已經出版非洲以及亞洲財產稅專書,歐洲財產稅專書也正在進行中。

意見交流時,大家對於林肯土地學會如何在快速變遷社會,繼續宣揚亨利喬治學說,以及課徵囤房稅是否可以抑制房價等議題有不少討論。雖然很難立刻有定論,但是大家都同意,各個時代的社會問題,往往都與土地有所關連。土地問題的解決,也確實需要跨學科的視野。總結時楊婉瑩也特別邀請林肯土地學會未來常造訪政大社科院,彼此能有更深入的合作。

社科院副院長林子欽介紹來訪貴賓。(照片來源:社科院)
副校長陳樹衡娓娓道來林肯土地政策學會與經濟學系的淵源。(照片來源:社科院)
社科院院長楊婉瑩強調社會科學對土地的多元觀點。(照片來源:社科院)
林肯土地政策學會理事主席Kathryn Jo Lincoln介紹學會歷史演變。(照片來源:社科院)
教授Roy Bahl講述亞洲財產稅的特色。(照片來源:社科院)
參與本場會議的校內外專家們。(照片來源: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