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社科院心靈捕手 #metoo教會我們的身體自主與自我保護

【社科院訊】
「#metoo運動」將性別事件於公眾視野前展開。討論公共議題之餘,我們心底那些不曾談起的不舒服,又該如何面對?社科院於11月29日午間舉辦心靈捕手工作坊,在社科院院導師朱琇妍的主持下,邀請到本校身心健康中心社工師洪逸涵,與同學齊聚綜合院館四樓費拉沙發,共同探討如何保持與人的身體界線,交流對性別事件的經驗與想法,以此學習如何尊重他人並保護自我。

洪逸涵以性平觀念作為起點,強調沒有任何原因可以成為侵犯他人的理由,無論穿衣打扮抑或個人特質,每個人的人權都應該受到尊重,包括性騷擾事件中經常被忽視的男性受害者。在這些事件中,被害人通常會因為處在毫無防備的狀況,無法當場做出拒絕的反應,直到許久以後鼓足勇氣,才有夠多的心理準備可以面對說出口的壓力與負擔。因此,申訴人不是為求報復或不可告人之動機,才在多年後站出來,而是希望讓加害人知道所犯下的錯,或為了不再出現下一個受害者。

#metoo運動運用同理心實現賦權,讓受害者產生「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感覺,進而在好萊塢事件下成為代表性騷擾及性侵害事件的主題標籤,廣泛在社交媒體上傳播,大幅減輕每個人獨自發聲所需付出的能量。在洪逸涵引導之下,在場同學紛紛舉出2023年臺灣 #metoo浪潮中爆出的事件,數量之多、時間之久也令大家感嘆。一個人需要多少身體自主權被侵害的經驗,才可以足夠強大以保護自己?洪逸涵認為,身處不善於拒絕的臺灣環境,我們更需要在平時學習如何說不。

洪逸涵提供在校園、職場、女對男等的不同性騷擾案例,透過分組討論使在場同學了解,情境的不同將會產生不一樣的限制及應對方式,例如校園中因為權力關係之爭議,即催生師生戀的法律禁令。她也表示,面對性騷擾時需要盡可能脫身,無論方法委婉與否,向對方表達出自己的不舒服感受是必須。若同樣情形反覆發生,考量到性平案件的處理流程,平常就可進行蒐證,隨時做好維護身體自主權的自我保障。相對地,事先詢問他人以獲得接觸對方的許可,也是每個人要注意的身體界線維持。

心靈捕手從112學年起,嘗試以工作坊形式取代講座,增加互動與體驗,是院心理師團隊與同學一起打造的新活動型態。這次以 #metoo 為契機,由專業社工師引導捕手們,透視社會埋藏的個人創傷,共同創造「我也是」的集體力量。藉由你我的 #metoo,性別事件的普遍性與嚴重性開始被重視,成為當代的社會正義,致力於不再出現下一個被害者。


#性平會聯絡資訊:
Email:gender@nccu.edu.tw
位置:行政大樓三樓
電話:02-29387850轉67850或62211

社科院導師朱琇妍(左)及身心健康中心社工師洪逸涵(右),共同為本場心靈捕手講座開場。(照片來源:社科院)
講者透過對錯遊戲引出性平問題意識。(照片來源:社科院)
現場同學專注研究個案並進行小組討論。(照片來源:社科院)
各小組踴躍分享其對於案例之分析與觀點,氣氛熱絡與溫馨。(照片來源: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