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大一生了沒? 社科院心靈捕手辦新生應援講座

【社科院訊】
上學再也不用穿制服、再也沒有制式化的課表,突然擁有大量時間和自由的新生,不免為此感到徬徨不安。社科院心靈捕手系列活動,首度在112學年開學前夕,為新生籌辦「大一生了沒?」活動,邀請到學務處身心健康中心心理師李清茵、社工師洪逸涵,藉由座談、討論、線上即時調查等輕鬆的方式,傾聽同學的心聲,化解學生的擔憂。本場活動同時邀請到心靈捕手成員財政系學生陳綋達、心理系學生曾鈺庭,從校園過來人的角度,解答新生的疑惑。

李清茵一開場就請現場所有互不相識的新生,根據自己是哪裡人,由北到南排成一列後各自帶開進行活動。雖然對彼此感到陌生,但還是必須透過說話、詢問才能完成這項任務。李清茵表示:「到新的環境要打開毛孔接受看看,或許會帶來新的發現。」許多學生表示,參加講座前緊張焦慮的心情,藉由活動和同學聊天後順利得到緩解。而透過線上即時調查,同學也進一步分享對大學生活的期待與徬徨。李清茵也提醒,在雙輔與交換的目標追尋途中,也要隨時調適回應自己內心的需求。

在線上匿名互動的環節中,在場同學提出許多身為大一新生最大的擔憂,其中時間規劃及社交問題為大宗。曾鈺庭建議不要盲目追求學分數量,應該要衡量自身能力,妥善規劃每學期的課表,保持良好的彈性才能好好探索自己。陳綋達則以自身從馬來西亞來臺就學的身分為出發點,說明自己如何面對基於文化、生活環境與大多數同學不同而導致共同話題很少所造成的社交問題,選擇在舒服的狀態下交流,避免可能起衝突的狀況,就可以維持一段健康的關係。

使用社群媒體可以說是現代人必備的習慣,會被網路上片面的資訊給影響,開始和他人比較,進而出現自卑、憂鬱等負面的心態。洪逸涵給同學的建議是放下手機,多和現實中的人群朋友相處,有實際的接觸更容易對彼此產生認同感及歸屬感,更能在關係裡得到滿足。

主持人、院總導師翁燕菁在結語中分享,許多同學都會想著學分越多越好,反而忽略最需要的其實是自學的時間。學習如何整合資料、辨別資訊或許才是現今世代最重要的技能。而在大學期間能做的就是減少無謂的期待、增加未來可能性,把握住之前沒想過,但現正出現在眼前的機會,而非拘泥在完成制式化的目標。心理師與社工師會後也繼續與同學個別交流,歡迎大家利用校園身心健康資源,在大學生涯中穩健成長。

「心靈捕手:大一生了沒?!大一生的應援講座」活動照片。(照片來源:社科院)
心理師李清茵藉由活動緩解大一新生的焦慮。(照片來源:社科院)
學生曾鈺庭(左)和大一新生分享自身經驗。(照片來源:社科院)
講座中積極參與的大一新生。(照片來源:社科院)
院導師翁燕菁(右)為講座作結語。(照片來源:社科院)